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要当朱先生,天降祥瑞?-《跟着朱元璋打江山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李文忠这么问后,朱元璋笑着回道:“章先生是践行天下为公的伟岸君子,满腹经纶不说,还不藏私,愿启发我等布衣庶民。”

    李文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章诚倒是不知道朱元璋会在背地里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。

    但因为朱元璋这么说,李文忠不由得对章诚更加增添了一丝好奇。

    俄然。

    李文忠就看见了朱元璋案上的书,见书上写着,“章诚赠”三字,便问道:“舅父,这书是不是就是章先生送给您的书?”

    李文忠之父李贞年轻时,家境比较富足。

    史料记载,朱元璋的诸多亲戚里,大多比较贫寒,唯其二姐夫李家吃得了饱饭,所以李贞也常接济朱元璋。

    只是随着天下大乱,元廷对民盘剥加重,所以即便是李家这样的殷实之家,也开始大量破产,大量饿死,李贞和其子也就不得不来投朱元璋。

    而正因为,李贞当年家境比较富足,也就读过书,所以,李文忠也跟着其父习得许多字,而能够看懂一些字。

    这时,在李文忠主动这么问后,朱元璋就摸了摸李文忠的头,笑着说道:“没错!这就是章先生给你舅舅的书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见他一直盯着书上的封面地图看,便问道:“你想看?”

    李文忠凝重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你拿去看吧!”

    朱元璋就因此把一本写为《全球地图》的地图书,递给了李文忠。

    “谢谢舅父!”

    李文忠欢欢喜喜地接了过来,接着就对朱元璋躬身道了谢。

    随后,他又对一旁比较内敛的朱文英喊道:

    “文英,走,我们去外面一起看书。”

    朱文英即是沐英,是朱元璋当年在濠州城收留的义子。

    只是朱元璋南略滁州时,沐英还只有八岁,也就一直跟在马氏身边,没有跟着朱元璋来。

    沐英从小跟马氏一起长大,跟马氏感情最好,历史上,他在听说皇后马氏去世后,就因此伤心成疾而亡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的沐英也一样,最听马氏的话,做什么都要问问马氏。

    沐英也就在这时看了马氏一眼。

    马氏见此便笑道:“去吧!”

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“谢谢娘亲!”

    沐英高兴地答应了一声,就跟着李文忠了出来。

    李文忠则在沐英出来后,给他指着书上的内容说:“你看这图,原来大海比陆地大得多呢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呢。”

    沐英附和着,就一不小心瞅到了一叫云南的地方,道:“这个名字有意思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这里,见此情景,就忍俊不禁起来。

    他自然是很乐意看见李文忠、沐英这些孩子乐于看书学习。

    “只可惜章先生没在滁州城。”

    而也因此。

    朱元璋再次感慨了一句。

    马氏这里也莞尔一笑,且起身提了两小手炉到了两人这里,让他们抱在了怀里。

    接着。

    马氏就又做起小孩衣来,且趁机对朱元璋说:“重八,章先生没在滁州城,你可以先办学,按照章先生的学问,教他们呀,反正章先生都给了你不少书,实在不行,你可以先教基础的。”

    马氏说着又道:“反正,现在你也没有机会出去带兵打仗,不如就在加强内政之余,也学章先生之前一样,把学校办起来,这样的话,即便将来,我们这一代不能成功,也能留下一些种子,章先生不是说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嘛。”

    “让这些孩子多学些真知识,总是好事,比给他们留什么财产都强!”

    “妹子说的是啊!”

    朱元璋当即站起身来,颇为振奋道:“既然义父不让咱上阵杀敌,那咱就多培养一些将来能上阵杀敌还能安民辅国的子弟出来!让他们也喊咱朱先生!”

    朱元璋说干就干,立马就要出门。

    正微微一笑的马氏,看了一眼外面漫天彤云说:“多穿件袄,把蓑衣也披上,外面要下雪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便去加了件袄,也取了蓑衣来,一边披着一边对马氏说:“妹子,伱也不要太辛苦,该歇的时候,还是要歇歇为好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歇的了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