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九章 冬来将返-《靖安侯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说完这句话,他对着沈毅拱了拱手,带着一众太监转身离开了。
    沈毅目送着这几个太监远去,心里微微有些感慨。
    他认识的所有人里,反倒是数这位孙太监做事情最认真,最使力气。
    将来,这个孙谨在内廷,一定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。
    而孙谨,跟沈毅的关系其实不错。
    两个人从邸报司就开始合作,到了市舶司还在合作,算是老相识了。
    事实上,认识沈毅的太监,跟沈老爷的关系都不算差。
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,沈毅没有一些这个时代特有的偏见。
    宦官这种畸形的时代产物,尽管大部分宦官都是被命运捉弄,或者太穷或者太苦,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进入宫里,同时他们也没有怎么作恶。
    但是宦官这个群体的名声就是不太好。
    一方面是因为宦官之中的一些“同事”们表现的太优秀,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天然歧视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,不管脸上什么表情,嘴里怎么说,心里或多或少都是会歧视这些太监们的。
    这种歧视,一定会通过某个眼神,某个表情,甚至某个姿势,被这些天生心里敏感的群体感知到,因此太监们一般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混,对外人也没有什么好脸色。
    但是沈毅没有这方面的想法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这些太监们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出身,以另一种方式,在努力挣扎而已。
    因此沈毅言谈举止,都把他们当成正常人看待。
    所以,跟沈毅接触过的太监们,大多数对沈毅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好感。
    因为沈毅,给了他们对他们来说极其珍贵的尊严。
    包括高明也是。
    高太监经常无意识的在皇帝面前说沈毅的好话,便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    尽管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。
    送走了孙谨之后,沈老爷回了自己的书房里,开始给沈恒写信。
    沈恒中了探花之后,便回了江都,给亡母修了五品诰命制式的坟,这会儿应该是回到翰林院供职去了,沈毅需要问一问自己的胞弟,在翰林院的情况如何,有没有人在翰林院欺负他。
    时间匆匆而过。
    之后的一个多月,两个月时间里,沈毅基本上都在福州府待着,偶尔会去琅岐岛,看看凌肃把福州卫弄成什么模样了。
    因为有福建巡抚衙门的全力支持,福州的市舶司和,弄得都还不错,至少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了,不过因为市舶司的出现,民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走私的情况,凌肃需要经常带人巡视近海,一方面是预防倭寇,另一方面也是要抓捕走私的商人。
    时间来到了洪德十年的十一月中旬,福州城里的树叶,基本上已经全部掉干净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