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有,他还杀了你的儿子。” 朱元璋一句话,直接就把宋太祖赵匡胤,给整懵在了当场。 一时之间,只觉得天雷滚滚。 这个消息,实在是太劲爆,太突然,也太过于刺激了! 话说,在得知了是这个畜生,把自己给谋害了,当上了皇帝之后。 赵匡胤心里面,不是没有为自己的儿子担心过。 但是,通过韩成他们在此之前的讲述,他能够知道,这家伙在他当上皇帝后,并没有对自己儿子动手。 还对自己皇后说一切没事儿,有他在,别怕。 韩成他们所讲述的,在第一次攻打辽国之时,那畜生自己坐着驴车抛弃大军逃走之后,群龙无首时。 前军里,可是有人要拥立自己儿子为皇帝的。 这说明,当时自己大儿子人还在。 并且,他御驾亲征之时,还能带着自己儿子。 说明自己儿子过的还不错。 这怎么……突然之间就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? 他自认为这些年下来,对于自己的这个畜生弟弟,还是真很不错的。 给他的权利,甚至于远远的超过于自己的儿子。 自己儿子,自己一直都没有封过王。 却给他封为了晋王,还让他做京兆尹,让其带兵留守京师。 简直就是太子一样的待遇。 那狗东西害了自己,夺取了皇位,这乃是大逆不道之事。 那是真对不起自己。 心里面只怕会因此而愧疚。 念在种种事情上面,他最起码不会太亏欠自己儿子。 最起码,给他们一个富贵的生活,还是可以的。 自己可是他的亲大哥,那是他的亲侄子。 又有着自己善待柴家母子的先例在,那今后自己儿子的命运,更不必多想。 肯定能成为一个富家翁。 可结果谁能想到,最终的结果居然会是这样! 那狗东西,居然真对自己儿子下手了! 赵匡胤的情绪,别提多激动! 一时间,一股子热流,直冲脑门子而去,有种要晕过去的迹象。 这简直比从朱元璋他们这里得到,他自己被那个畜生给害死了,还要刺激! “他……他是怎么害了我儿子的?” 赵匡胤咬着牙,声音嘶哑的望着朱元璋,还有韩成两人出声询问。 “一开始的时候,这家伙对你的孩子还可以。 就比如你的大儿子赵德昭。 太平兴国元年时,赵德昭被赵光义任命为京兆尹,移镇永兴,兼侍中。 封武功郡王。 并诏令赵德昭与齐王赵廷美朝会,应班列宰相之前。 太平兴国三年加封检校太尉……” 朱元璋的声音响了起来了,给赵匡胤做出这样的解释。 听到朱元璋所说的这话后,赵匡胤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,大概知道了后面的事情了。 只怕……这就是那畜生,第一次攻打辽国失败,高粱河坐驴车逃走。 有人要拥立自己家德昭当皇帝,所埋下的祸根。 可是……他再怎么恨,再怎么心里不舒服,那他也不能把自己儿子给弄死啊! 留他一条路不行吗? 当然,在仔细的进行了一番的思索之后,他觉得这事儿,应该只是一个导火索。 真正的原因,还是因为德昭是自己的儿子,而不是他的儿子。 且他得位不正! 自己儿子还有继承权。 之所以一直到现在才动手,是因为他也需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。 要把一些事儿,给弄得好看一些,至少表面上是如此。 毕竟听韩成他们所讲述,这狗东西可是在极力的掩饰自己,不是他害死的。 在这种情况之下,肯定要做表面文章的。 第一次打辽国失败,只是直接的原因。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,则是因为到了那个时候,他当皇帝已经有好几年了。 地位这些逐渐稳固,所以才会如此! “……回到京师后,赵光义因为北伐不利,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。 将士们怨念很大。 赵德昭跟赵光义论说此事。 赵光义大怒,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,再行赏也不迟。! 赵德昭因此,退朝后自刎而死…… 赵光义听说此事,非常惊悔。 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,大哭道:痴儿,何必这样啊! 他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,追封为魏王,赐谥号为懿。 宋真宗时期,追赠太傅。 宋仁宗时期追赠太师,改封吴王。 宋英宗时期改封越王,宋哲宗时期改封燕王……” “嘭!!” 赵匡胤狠狠的一拳砸了下来了。整个人显得怒气冲天! 这狗东西,他还好意思哭?! 还有脸哭?! 就他干出来的那些破事,他是怎么哭得出来的?! 这个不要脸的狗东西,就是他把自己的儿子,给活生生的逼死了! 后面,居然还假惺惺的去哭! 该死! 真该死!! 赵匡胤双目变得通红。 就没见过这么畜生的人! 自己儿子本意也是好的,虽然有些傻实在了点儿,可是,他所言也关系着根本。 不能让将士们寒心啊! 大宋,不能没有兵马! 自己还是因为兵强马壮,才得了天下。 后面就算是有所忧虑,怕将领们乱来,那也不能这般寒了将士们的心! 他怎么因此就逼死自己儿子?! 韩成看着自己的桌子,面皮微微抽动了一下。 多少显得是有些心疼。 好家伙,这是又来了一个拆家的! 之前的时候,老朱到自己这里,没事了就拎着桌椅板凳,一顿乒乒乓乓的乱砸。 有次还差点把自己的床给砸了。 结果现在好了,老朱终于不砸桌子了,又来了一个宋太祖。 还好,宋太祖多少还在控制情绪,只是用手拍,没有用他手中的斧头去劈。 要不然,这桌子指定散架! “……赵光义继位后,授任赵德芳为兴元尹、山南西道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。 太平兴国三年冬天,加任检校太尉。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,赵德芳病逝,年仅二十三岁。 赵光义亲临哭祭,废朝五日。 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、岐王,谥号康惠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