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土木堡地势很高,属于山地和下方平缓地带的过渡地区。 土木堡正中心处,有着一处院落。 这本是并不起眼的寻常院落。 可此时,因为朱祁镇的到来,这个寻常的院落,一下子就变得不同了。 样貌还是那样,现在却能将之称为,朱祁镇的行宫之所在。 此时为八月中旬,因为接连的秋雨,导致气温降低了很多。 又在长城以北,更加寒冷。 朱祁镇此番出征,从下决定到真正的带领大军出行,前后不过两天。 这么短的时间,根本就没有太多准备的机会。 各方面都很混乱。 走的时候天还未降雨,所以将士大多衣衫单薄。 才开始行军,便已遇到了连绵不绝的秋雨。 因为行军匆忙,粮草带来的不够齐全,更不要说是避雨的雨具了。 面对兵部尚书邝埜等人停止行军,安营扎寨的请求,朱祁镇概不理会。 下令让麾下众多将士冒雨前行。 在太监王振的忽悠下,他只想迫不及待的赶往大同,打也先。 从而一展自己的雄风,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。 在他的想象之中,凭借他的能力和身份,来到那边之后,瓦剌也先必将如同遇到烈日的薄雾一样,马上就会荡然无存。 被自己大明天子的威势所慑! 以至于一路行去,路上有很多将士,因为冻饿和疾病而死亡,军心涣散…… 此时,雨虽然停了。 可这气温还没有升上来。 并随着夜幕的降下,气温进一步的降低。 土木堡这边屯住的很多将士,都是身体发寒,忍不住的打哆嗦。 最让他们感到寒冷的,还不是身上的冷,而是心寒! 瓦剌也先宛若一道阴霾一样,在他们众多人的心头挥之不去。 若是在其余时候,被其余将领带领着,他们里的很多人不会太惧怕瓦剌也先。 毕竟洪武永乐两朝,所打出来的无敌信念,还没有彻底的丢掉。 可现在,遭遇到了这一系列的事儿,又有朱祁镇和王振这两个什么都不懂,也不把他们当人来看的存在,他们是真的没有信心…… 兵部尚书邝野万分无奈,拖着病痛的身体,一瘸一拐的下达命令。 传达朱祁镇就地扎营的命令。 他喊来一些将领,嘱咐人一定要将一些关键地方的营寨,给修的坚固。 哪怕是临时营寨也要用心! 晚上多派人巡逻,加强警戒。 皇帝非要作死,留在这里不走。 他除了执行命令外,也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,护住皇帝周全。 并祈祷前去后方断后的朱勇他们,能够顶住也先等人的进攻。 多给他们这里争取一些时间。 也祈祷大明的列祖列宗,能够保佑大明躲过这一劫。 想想这这一次的事,邝埜就觉得异常的悲愤,格外的憋屈。 他就没有见过这样打仗的,更没有见过哪个皇帝,会把一个完全不知兵的太监奉若神明。 对他的话言听计从。 不听这么多将领,还有自己的兵部尚书,在行军作战上的方略。 反而处处都以那太监马首是瞻。 仿佛那太监口里说出来的话,便是金科玉律! 当真令人悲愤! 也不知太祖高皇帝,还有太宗这些人在得知了,他们如此英明神武,后世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子孙,会是什么样的感受。 只怕,他们会被气得活活的吐血吧? 他多想大明太祖,太宗这样的雄主,能够显灵,来到这边力挽狂澜,好好管教一下他们的不孝子孙。 别让这家伙把他们打下来的大明江山给糟蹋了! 但是,却也知道这事儿只能想一想。 根本不可能出现! 人死不能复生,大明开国多少年了? 距离太祖高皇帝,以及太宗皇帝他们去世都已经几十年。 说句不好听的,只怕他们只剩下骨头渣子了。 根本不可能显灵。 倘若真的能显灵,不说别的,单单是太宗当初夺取江山之时,太祖高皇帝,就会出现了。 别说一直等到现在。 只是,除了做出作出相应的安排,以及在心理进行祈祷之外,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! 就算是你有再多的谋略,有再多的行军作战本领,也架不住朱祁镇根本不听你的! 架不住王振这个死太监,在那里胡作非为! 他恨不得将王振这个太监,给千刀万剐! 可偏偏又不敢,也不能这样做。 当然不是怕王振这个太监,而是怕作为皇帝的朱祁镇。 就朱祁镇对待王振那言听计从,奉若神明的样子。 真要把王振给解决了,那谁动手,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活! 太祖高皇帝立下铁碑,说了后宫不得干政。 结果这朱祁镇,却将他太祖爷留下来规矩,给丢了个一干二净。 更为可笑的是,那铁碑居然还被王振令人砸了! 而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,朱祁镇对于王振的这些做法,居然丝毫都不阻拦,也不责怪。 当真是昏庸至极! 哪怕是先帝在时,后面迷上了斗蛐蛐。 原没有历代先帝勤勉,可那也终究是个能扛住事儿的。 怎么偏偏就出现了朱祁镇这样一个废物?! 这个时候,邝埜这个兵部尚书已经绝望了。 不仅仅对皇帝,和现在的形势绝望,也对英国公张辅绝望! 时过境迁,人已老迈的英国公张辅,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临危受命,从副将转为征讨安南的统帅。 一路马踏安南的无敌猛将! 这么多年下来,作为军中地位最高,勋贵里面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的他,享受了太多的荣华富贵。 家里的瓶瓶罐罐太多了! 已经不愿意再多沾染太多的因果。 不愿意牵扯到太多的竞争。 身为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英国公,他岂能不知道这个时候该不该屯住在土木堡? 可在那等关键时刻里,他却一言不发,保持沉默! 助长王振这狗太监之气焰! 张辅今后又有何脸面面见历代先帝,面见太宗!!! 土木堡这里的众多将士,很多都会因为寒冷以及饥饿而瑟瑟发抖。 但这些人里,并不包括朱祁镇。 身为皇帝的他,身上穿的暖暖和和,还有清扫干净的房间住。 此番行军,无数将士因为淋雨和寒冷而死。 可他却没有淋到一滴雨! 此时的他,还在这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。 为自己这英明决定,而感到欣喜和自豪。 觉得自己的祖宗来了,都得夸他干得漂亮。 “陛下,兵部尚书邝埜此人,居心不良,惯会妖言惑众! 在这等时刻里,还敢动摇军心,想要舍弃那么多的辎重来资敌。 奴婢真看不惯他! 若非此时还在行军途中,”斩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太好。 奴婢都想要直接将他给斩了! 邝埜等人离去之后,王振在这里望着朱祁镇,显得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。 听了王振的话,朱祁镇忍不住叹了口气。 “这些朝中大臣,将领,个个无能! 此番行军作战,都是这些人不尽心竭力,所以才导致了如今这局面。 倘若这些人,都能如同王先生这样,深谋远虑,顾全大局,为我大明江山做考虑。 你我又岂能如此狼狈? 被这区区瓦剌人如此追赶? 这邝埜多次下达乱命,多次顶撞王先生。 王先生都能以大局为重,不和他多计较。 只想着等到今后安稳下来,再把他给斩杀,当真是令人敬佩。 王先生当真是朕的肱股之臣! 朕能得王先生,真乃昭烈帝得诸葛武侯也!” 朱祁镇这一番话,说的是情真意切。 拉着王振的手,差点都要流出泪来。 只觉得满朝诸公,都是朽木,碌碌无能之辈! 都是和他这个做皇帝的过不去。 只有他的太监王先生,才是对他最好之人。 这是他的智囊,也是最值得仪仗之人。 “陛下如此信任奴婢,奴婢岂能不结环衔草以报陛下? 奴婢不过是做了一些奴婢应该做的本分事儿,就能被陛下如此礼遇,如此看重。 当真是奴婢的荣幸,奴婢也受之有愧……” “不!王先生,伱就是朕的诸葛孔明!不可妄自菲薄!” 朱祁镇将王振扶起,拉着他的手一脸真诚的说道。 “若无王先生辅佐,很多事情,我到现在还懵懵懂懂……” 他两个人在这里是惺惺相惜,一个比一个的感动。 “太祖高皇帝,当年立下铁碑,说后宫不得干政。 在我看来,太祖高皇帝这事儿做的是一点儿都不对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