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有在自己很信任,很熟悉,和亲切的人跟前,才会把诸多的面具给摘掉。 以最真的面目去示人。 朱元璋就是在不知不觉间,在韩成面前,把自己所有面具都给去掉了。 此时他不再是洪武大帝。 也不再是朱元璋。 更多的是朱重八,韩成的老丈人。 同时,韩成也是在老曹国公李贞,这个朱元璋的姐夫去世以后。 少有的,能让朱元璋可以以平等的心理,去对待的人之一。 目前,能让朱元璋如此对待的人只有两个。 一个是马皇后,另外一个就是身份特殊的韩成。 “岳父大人真强!不愧是你! 出手干脆利落,雷厉风行。 直接便以雷霆之势碾压敌人,快刀斩乱麻。 不过是短短时间,就已经将建文朝这诸多的破事,都给理顺了。 根本不给那些人,太多反应的时间,和反抗的余力。 说真的,在边上看着你以这样的雷霆手段,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建文三傻,还有吕氏这些人给碾压了,那种感觉是真爽!” “哈哈哈……” 听到韩成的话后,朱元璋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。 显得很是痛快。 很显然,对韩成的这回答很满意。 朱元璋不是一个,太喜欢听别人拍马屁的人。 可是相同的话要分谁来说。 如果这些话是别人对他说的,朱元璋绝对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反应。 可是从韩成口中听说出来,他听到耳中就是觉得舒服。 他带了一些洋洋得意,翘起了二郎腿。 “那是自然,也不看看咱是谁? 来到了建文朝,对待的都是这些毛头小子。 和李善长,胡惟庸那些人比起来,这些人差远了。 对上这些人,要是还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,将他们给解决了,那咱这一把年纪,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!” 看着朱元璋如此臭屁,韩成忍不住笑了笑。 然后开口道:“不过,岳父大人有一件事情,你做的可有些不太地道。” 听到韩成如此说,朱元璋晃晃二郎腿道:“哪件事情做的不地道了? 咱做事一向很地道的好吧?” 韩成无视朱元璋的话道:“在让四哥回京的这件事情上,你做的就不地道。 既然你已经存了心,把朱允炆废掉后,把皇位收回。 然后再把这皇位传给四哥,让四哥来当这大明的皇帝。 那你让使者向他传递消息时,咋不将这话说清楚? 咋不明明白白的告诉四哥,就是让他回来继承皇位的。 你却只说让四哥赶紧把那边的事情给安置一下,让他赶紧来京师见您。 你这不是存心要吓四哥的吗? 听了韩成的话,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。 不过这笑,倒是有些像个顽皮的孩童,多少带着一些男人的幼稚。 “咱就是要吓吓他!” 朱元璋哼了一声出声说道,多少带着一些傲娇。 “这混账,咱都准备把咱大明的江山传给他了,吓吓他怎么了? 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。 这也算是咱给他的一个考验,看看他这兔崽子做出这种事情后,敢不敢来。” 其实朱元璋不说,韩成也明白他的用意。 不过,站在朱棣此时的角度去想的话,这事着实有些太过于刺激。 “岳父大人,你别弄巧成拙了。 万一真把四哥给吓出个好歹来,可就不好了。 有些时候,人最怕的就是试探来试探去。 本来一件挺简单的事,好好说说,彼此都能明白。 可是很多人,就是不喜欢好好说话。 非要弄出诸多弯弯绕来。 很容易就会闹出一些误会。 要是四哥得到这消息后,带着兵马打得更猛了,这事可就有些不好了。” 听到韩成这样说,朱元璋哼了哼。 “这点你放心,就老四那兔崽子,咱给他十个胆子,在咱过来后,他也不敢接着带兵给咱打! 敢和咱打,咱削不死他! 他只有乖乖过来见咱的份儿! 咱有把握,不会弄巧成拙的。 别管他多大了,翅膀有多硬,在咱面前他就是那个兔崽子!” 朱元璋说这话时,底气十足。 韩成仔细想一想,觉得朱元璋说的也对。 这个时候的四哥朱棣,可要比洪武朝时的朱棣,更加的稳重成熟。 经历了两年的靖难之役,他可以说在很多事情上,也都已经磨砺出来了。 虽然朱元璋这个时候搞这一出,确实挺吓人,但四哥应该是能挺住。 而且,情况也真的如同朱元璋说的那样,有他在,他的这些儿子们没有哪个敢跳的, 不要说是他这个当爹的,仅仅是朱标这个当大哥的,若是还活着。 他的些弟弟们,也一样没有哪个敢跳。 当下便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。 心里却暗暗为朱棣捏把汗。 这个时候,燕王朱棣突然间得到他爹活过来的消息,还要让他来应天城这里见他。 这事儿,可当真太刺激了! 也不知道,朱棣会是一个什么心情。 二人说了这件事后,外面便有人送来的食物。 是徐辉祖亲自端进来的。 朱元璋在这事上谨慎的很。 虽然自信凭借他太祖高皇帝的身份,还有今天霹雳手段展现出来的威势。 不会有人胆敢对他下毒。 但是他谨慎的性格,还是让他选择了让徐辉祖给他准备饭食。 和徐辉祖说了几句话后,徐辉祖便退了出去。 “韩成,来,尝尝这建文朝人的厨艺,和咱洪武朝有多大区别……” 刚刚走出奉天殿的徐辉祖,听到这声招呼,对于韩成更为的好奇和敬重了…… …… 十日之后,北平城。 此时的北平城,完全变成了一座军事堡垒。 哪怕气温不高,城墙之上也依然有着很多披甲持枪的兵卒,站岗巡视。 北平城墙上的,一些刀劈斧凿火烧的痕迹,向人们诉说着,之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有多激烈。 此时的朱棣,骑在高头大马之上,身披铠甲,身体挺的笔直。 一手握着马缰,另外一手按着腰间佩剑,缓缓的从敞开的城门洞中,走了出来。 在他身后,有着极其精壮的护卫跟随。 其中有一人,最是威武雄壮。 这人虎背熊腰,看上去和朱棣面容有七分相似。 整个人极其威武,带着凶悍之气。 这人不是别的,正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。 朱棣这是准备,接着带兵出征了。 之前他佯攻大同,摆了李景隆一道。 不废一兵一卒,没动一刀一枪,就让李景隆疲于奔命,丢掉了诸多的粮草辎重。 还有诸多的兵马性命。 现在气温有所回升,他这边也需要接着动一动了。 既然建文这混账要削藩,要一直战斗下去,那就打吧! 只要对面是李景隆做主帅,他就不怕! 李景隆有多大的能耐,他再清楚不过。 那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,竟敢让李景隆来统领几十万大军! 这样多的兵马,仅仅让李景隆统领,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。 要是再想让他用这么多的兵马,把各处的力量都给发挥出来,进行作战,根本就不成。 李景隆不是这个材料。 并不是说谁都能如同兵仙韩信那样,带兵打仗多多益善。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,兵马多了反而是累赘。 不说别的,仅仅是人吃马嚼,以及各种的安营扎寨,各种的事务,就已经是够让人头疼的了。 “爹,要不您就在北平这里坐镇,让孩儿带兵前去取了那李景隆的项上人头! 李景隆不过一草包,不必父王您亲自出征!” 手里持着一杆长槊的朱高煦,对朱棣说道。 朱棣扭头瞥了他一眼道: “别太小看李景隆,也不要太小看南军将士。 那里面有许多,都是洪武朝你爷爷那里留下来的,厉害着呢!” 正如此说着,忽然前面有人骑马,旋风般的赶来。 朱棣见到这一幕,心中一惊。 这是前面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了不成?! 不然,此人为何来得如此之快? 此时,朱棣已经看出来了这人的身份。 是他们这边派在前方的伺候。 不过朱棣心中虽然吃惊疑惑,面上去了不显得分毫。 他勒住马缰,静静的等着斥候过来。 “怎么了?” 等到这斥候来到跟前后,朱棣这才出声询问。 看到这斥候面神色异样,朱棣的心里升起了更多不妙的预感。 “回……回禀王爷,有朝廷的使者前来,说要给您传诏书。” 诏书? “怎么?又是建文在那里耍什么花招吗?” 朱棣闻言神色不变,心里有些疑惑。 若只是朱允炆传来旨意的话,这斥候不该如此才对。 “回禀王爷,不……不是。 那使者说,派他们来的是太祖太祖高皇帝。 太祖高皇帝,又……又活了!” “啥?我父皇没死?我父皇又活了?!!” 哪怕朱棣早就已经练的能沉得住气。 可这个时候,突然听到这样的话,还是破了功……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