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众所周知,被人在胸口插了一刀。 在小媳妇寝宫躺着,只是方便她照顾自己,没有别的任何意思。 不过随着伤势一天天见好,韩成也能明白,自己需要从小媳妇儿的寝宫搬回这偏殿住了。 不然的话,影响不太好。 虽然韩成不是那种太在意别人风言风语的人,但他却需要为自己的小媳妇儿考虑。 当下便已决定,今天晚上就搬回偏殿来。 不过这偏殿里,虽然几天没有住人。 却非常整洁,桌椅板凳都被擦的一尘不染。 这是小荷等人的功劳。 几人坐定,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道:“快与咱说说弘治中兴,到底是怎么个中兴法?” 没有觉察到这里面有问题时,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,想要知道弘治中兴怎么回事。 这个时候,觉察到这里面有些问题了,他就更想知道了。 走向偏殿的路上,韩成已经迅速的在脑海当中,整理了一下思路。 当下开口道:“弘治中兴这事儿,我倒也没有和父皇说假话。 历史上,就是如此称呼朱佑樘在位的弘治年间。 说弘治时期,歌舞升平,四方安定,百姓安居乐业…… 说弘治帝,是难得一遇的圣君贤主。 正是在他英明的领导下,又有大批贤才辅佐,大明才出现了这等盛世……” 韩成这话一出口,朱元璋便立刻觉察到了不对劲。 “这……又是那些文人说的吧?” 韩成点了点头。 朱元璋见此,顿时就骂了起来。 “他娘的,咱还真的以为是弘治中兴,听你这么一说,咱是白期待了! 能得到文人们的一致好评,可见这鳖孙在位的时期,让那些文人们吃饱喝足了,得到了巨大的好处。 不然的话,这些家伙口里面,蹦不出什么好词儿,憋不出什么好屁。 只怕这弘治中兴,兴的只是他们这些文人士绅吧?!” 韩成一听朱元璋这话,就忍不住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。 “岳父大人,您这还当真是高见,一眼便看出来了事情的真相。” 但对于韩成的这个马屁,这个时候的朱元璋,却没有多少享用的心思。 他宁愿自己说错了。 “提起弘治皇帝朱佑樘时,往往会把他这个明孝宗,和北宋的宋仁宗相提并论。 说他们两人都是圣君贤主的典范……” 朱元璋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,火气也越来越大。 这鳖孙,怎么听起来又是一个被文官给忽悠傻了的人? 不然怎么能和宋仁宗相提并论? 还能被他们如此称道? “弘治皇帝朱佑瞠上位之后,一改成化帝朱见深在位时期,经常不上朝的做法。 他上朝上的特别勤快。 不仅每天有早朝,还重开了午朝。 并且,很快又开了经筵侍讲,用来填补早朝和午朝中间的空隙……” “去他娘的!” 朱元璋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。 忍不住骂了起来。 “这个混账东西,一天天都在那里开朝会议政。 从早到晚能商议出来个屁! 他这是勤政吗? 他这是瞎勤政! 做的都是无用功! 有些事情需要百官商议一下,但更多的,都需要他这个做皇帝的亲自拿主意。 朝堂之上人多嘴杂,随便一个事儿,都能有许多人给你各种的扯皮。 商量半天,也商量不出来个鸟来……” 朱元璋太清楚这些朝臣们是什么德行了。 就他这种开国帝王,还是不时把官员砍上一批的那种,朝议之时在不少事情上,尚且还有人唧唧歪歪。 就更不要说到了后来的那些帝王时期了。 朱见深后来不怎么上早朝这事儿,他从韩成的口中也听说了。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,自从朱祁镇之后,朝堂之上文官的势力太大。 是各种的限制皇权,想要干实事,施行皇帝的权力,总会有人跳出来拖后腿。 所以很多事情,朱见深干脆都不拿到朝堂上去说。 直接自己就给办了。 不上朝和不勤政是两个概念。 结果到了这朱佑樘倒好,上早朝那叫一个勤快。 只上早朝也就算了,还把武朝也给开了。 就这还害怕耽搁时间,中间又硬塞个经筵侍讲。 这岂不是一天到晚,天天和那些朝臣们商量来商量去,各种的空谈了吗? 时间都给浪费到了这上面。 看起来一天天很忙,也特别的勤劳。 而且天天都在忙国家大事,可实际上却没什么效果。 大部分做的都是无用功。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性子,做事情雷厉风行。 执行能力特别强。 最烦的就是各种的长篇大论,说了半天讲不到重点。 办实事的能力没有,张嘴便是满口空话。 要不然那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,也不会被他嫌弃成那样。 现在听到朱佑樘竟然是这样勤政的,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。 真想给这不孝子孙两个大嘴巴子,让他好好的清醒清醒! 别被那些文官们给忽悠傻了! 这些文官们,最喜欢的就是皇帝,给他们商量事情。 和他们商量的越多,他们的权利就越大。 真正有利天下的事,很少能施行出来。 很多有效的政策,都推行不下去。 甚至于根本就通不过。 只这一点儿,就把朱元璋听的怒气上涌。 怪不得这家伙统治的时期,能被人称为弘治中兴。 还没有人说他坏话。 合着他这中兴,都兴到文官身上去了! 韩成看看朱元璋的反应,心道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。 就老朱这性子,知道了弘治皇帝朱佑樘都做出了什么事后,肯定受不了。 果然,他不过说了一个开头,老朱就已经开始拍桌子了。 自己再继续讲下去,只怕自己这些桌椅板凳又要不保了。 “你说说这混账还做了什么?” 朱元璋骂过之后,深吸一口气,让自己平静下来,望着韩成又一次开口询问。 他倒是想要看看,这家伙到底能蠢到什么程度。 韩成道:“除了这些外,他登基之后,大肆清理成化帝在位时,通过传奉制度,提拔上去的众多传奉官……” “愚蠢!愚不可及! 这他娘的是猪脑子吗?!” 朱元璋又一次的呵骂出声。 以前通过韩成讲述成化朝的事,他岂能不知道这传奉官是怎么来的,又有什么作用? 这完全就是朱祁镇那个狗娘养的,留下了一系列的烂摊子。 令武勋实力受损严重,文官抬头的厉害。 甚至于到了朱见深那个时候,都要一家独大了。 为了压制文官,平衡朝堂,让皇帝的权力得以充分的展现。 朱见深才想出了这传奉官的制度。 通过这样的办法,提拔属于自己的人手,遏制文官权力极速扩张,和文官抗衡。 可以说,若没有他采用这种手段,去和文官进行抗衡。 朱见深在位的很多事情都做不出来。 在朱元璋看来,这一招简直就是后世子孙,需要离效仿的地方。 应该奉为至理名言。 哪能想到,朱佑樘这个蠢货倒好,刚一上任就把他爹辛辛苦苦,顶着莫大的压力,才弄出来的传奉官都给罢免了。 这是何其的愚蠢的! 说他是猪,都侮辱猪了! 见过自毁长城的,就没有见过如此自毁长城的! 当真是愚不可及! 朱元璋只觉得一阵阵的火气,直往脑门上冲。 手又痒了,真想打人。 若朱佑樘在他们面前,一顿毒打绝对少不了! 这朱见深如此英明神武,怎么偏偏就生了这样一个蠢儿子? 边上的朱标,同样是有些意外。 虽然通过之前的对话,他就已经知道了弘治中兴只怕水分很大。 但是却没有想到,水分竟然能达到这种程度! 一个人,而且还是当皇帝的人,竟能如此愚蠢! 还好,这家伙不是自己的后代,是老四的后代。 不然自己肯定也会被气的受不了! 如此一想,心里就好受了很多。 但旋即又想到,历史上自己那个扁脑壳的蠢儿子,好像和这家伙也差不多。 朱标刚刚升起的那点好心情,顿时便又没了…… “还有呢?” 朱元璋对着桌子连着拍了好几巴掌,让自己情绪稍微稳定一点后,便又一次的望着韩成询问。 韩成道:“除了这些,他还废除了开中法。” “啥?!废除了开中法?!” “他娘的,他怎么敢这样做?!!” 听到这话,朱元璋顿时就坐不住了。 直接从座位上蹿了起来。 眼睛瞪得老大,双目之中杀气闪现。 作为开中法的制定者,朱元璋启能不知道开中法的意义,到底有多大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