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这意思说是,今后自己将要成为帝师了? 寿宁宫偏殿这里,得知朱标想要让自己帮的忙是什么之后,韩成心中为之一动。 话说,在朱标没有开口之前,韩成是真的没有想到,朱标所谓的帮忙,竟是这个! 而从朱标的这个举动之中,韩成也能看出来,对于今后让谁继承皇位,把谁当成大明的继承人来进行培养,朱标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看法。 只要不出什么太大的意外,只怕这皇位,最终会落到朱允熥的头上。 朱允炆这个废柴,将会与皇位无缘。 不过想想也对,不管是谁得知了朱允炆上台之后的操作,都绝对不会再想把大明,交给这样的一个败家子,脑壳有问题的人。 朱元璋这个开国帝王,为了皇位的顺利传承,做出来的安排不可谓不多。 给朱允炆留下的家业,不可谓不厚。 可朱允炆这家伙,短短时间里,一番神操作,就将家业败光,丢了江山。 这要不是取得皇位的人是朱棣这个永乐大帝,同为朱元璋骨血的人,大明那妥妥的是二世而亡! 在这样的情况下,搁谁身上,谁基本上都会把朱允炆踢出继承人的行列。 或许有人会说,朱允炆年纪还小,可塑性还强。 从现在开始,悉心教导之下,或许在将来,将会大不一样。 可有一句话叫做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 朱标又不是没有别的孩子。 在这种情况下,谁还愿意去赌呢? 万一再赌输掉了呢? 况且,若是让朱允熥继承皇位的话,会具有一些先天优势。 若朱允熥不太废物,而有了自己的到来,朱标又能够改变原本的命运,成功接替朱元璋的皇位。 那么,蓝玉等不少武将的命运,应该也会发生不同…… 朱标没有开口催促,就这样静静的看着陷入思索之中的韩成,等待着韩成做出抉择。 “大哥,这事情有些不妥,我能力也有限,而且也没有教授过人。 对这上面并不熟悉……这要是万一教授的不行,这岂不是成了误人子弟了?” 韩成思索一阵儿,望向朱标说出这样的话。 朱标笑道:“这点你不用担心,你只管放心教,对于你的能力我很相信。 不论是父皇还是我,其实都在你这里,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。 最为重要的,是看待世界的眼光,都变得有很大的不同。 允熥年纪还小,跟着你学习,可以自幼接触一些,与这个时代不一样的东西。 眼光可以变得更长远,开阔。 这对于大明来说,意义重大。 这个世界很大,超乎我们的想想,允熥需要知道这些。” 见到韩成想要开口,似是要接着说上一些话进行拒绝,朱标就抢先开口道:“韩成,我知道你也有一些野心,想要我大明,想要我华夏变得大不一样。 父皇和我也有一样的心思。 在我等共同努力下,必然能在今后,推动大明的对外发展。 让大明变得更为强大。 可你能保证,大明接下来的继承者,也有这样的心思吗? 你能保证大明内部的所有人,都会积极的支持对外吗? 父皇和我在的时候,绝对没有任何问题,可大明之后的继承者呢? 你也不想咱们今后,做出的种种努力,明明诸多可以让大明,让华夏变得辉煌的举措,落一个人亡政息的下场吧? 就跟老四在位时弄出的对外规划那般。 明明老四在的时候,已经率先迈出了那一步,开始多次下西洋。 且还将大明的版图弄到最大。 结果,随着他的去世,朱高炽,朱瞻基上位,短短时间,就将老四辛苦弄出来的东西,给丢的一干二净。 这就是前车之鉴!不可不防。” 朱标的这一番话,可以说是直接向韩成表明了,朱允熥将会成为大明继承人的心思。 历朝历代,这事情都非常的重要,一般而言,在没有彻底确认下来之前,在这上面拥有决策权的人,不会轻易的向别人透露。 但朱标现在,却是连一点的遮掩都没有,在他才做出决定没多长时间,就将这事情说与了韩成。 并想要让韩成教导大明未来的储君。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,朱标对待韩成是有多信任。 “行,那我试试。 尽可能的不辜负大哥你的期望。” 朱标都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,韩成也不打算再推辞了。 而且,朱标说的也非常对,一个帝国的继承人,非常的重要。 大航海需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,进行铺开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 按照原来的历史,朱元璋还有不足十六年的寿命。 朱标更是在朱元璋前面去世。 十六年的时间,看起来不短,但真的说起来的话,也没有那样长。 只怕很多事情都还只是奠定了基础,距离彻底辉煌,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。 如此算来,再培养出来一个积极向外,继承父祖遗志的帝国继承人,真的就格外的重要。 有着两三代人努力的推动,很多的事情都会变得稳固,并形成相应的利益团体。 到了那时,就算是后面的继承人,没有那样大的雄心壮志,只怕也会被高速发展中的大明,推动着往前走。 顺着这个趋势走下去…… 听到韩成答应,朱标面上露出笑容。 “有你这话,我就放心了!” 韩成犹豫一下道:“只是,大哥,这书法什么的,我可来不了,你得另请高明。” 听到韩成说这话,朱标的面皮微微抽动一下,脑海之中再度浮现出韩成写的那些,令人眼疼不已的字。 韩成还真的是有自知之明。 “这个你放心,今后会有人专门教授他书法。 而且,除了你这里之外,到了年龄合适之后,还会给他安排一些合适的人,教授他文史之类的知识。 知道你不擅长这些,绝对不会难为你。” 韩成闻言,松了一口气。 这就好,这就好。 文史这些,让他来他也真的是来不了。 “这我就放心了!” 说完这话,韩成发现朱标望向自己的神情,多少有些不对。 当下就有些奇怪道:“怎么了大哥?” “我还以为你会反对我的这个安排,在今后不让允熥学习儒学。” 朱标说的是真心话,毕竟从韩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来看,韩成对于儒学,并不是多赞成。 甚至于透过韩成,去看韩成所生活的时代,对于儒学似乎都有些不以为意的样子。 而且,韩成言语之间,对于文官意见很大。 他是真的以为,韩成对比较反对这些。 韩成笑道:“怎么可能。 儒学一直流传到现在,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。 在思想,在民族,在维系统治秩序等诸多的上面,都起到极大的作用。 对于儒学,不能一味的全盘否定,而是需要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。 并防止那些徒有虚名,只会诗词歌赋,只会空谈的儒生做上高位。 外儒内法,翻开史书看一看,这事情大汉独尊儒术开始之后,就是确定的,也被证实是有效的。 哪怕是到了后来,也一样是如此。 只不过在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上面,和大明现在比起来,没有那样明显而已。” 听了韩成的话,朱标面上露出笑容:“外儒内法,说的很好,就是这样! 这儒学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,但整体上却还是利大于弊。 我们需要做的,是选择对我们有利的,并不是说直接将其全部打破。 全部丢掉。 我华夏能够一直绵延不绝,这外儒内法,在里面起到了太大太大的作用!” 和韩成在这上面理念相同,让朱标十分高兴。 “对了,大哥,我这里有些话不知道说出来合适不合适。” 韩成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,望着朱标开口说道。 “有什么话你只管说,不用考虑什么合适不合适。 咱们之间没有那样多讲究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