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导致后世的许多人,都对我华夏的古代科技产生误解,不自觉的就觉得低人一等。 鞑子的文字狱,极其变态。 有人因为写了一句‘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’的诗句,被认为是讽刺清朝蛮夷而被杀, 有人因为文章里面出现了一句‘将明之才’,而被认为心思诡谲,而被斩首。 再比如,雍正时期,有人担任江西考官,出题时用了诗经中的一句‘维民所止’,然后有人说他是故意的,维止二字,就是要削去雍正二字的头…… 文字狱达到如同变态的地步,可想而知,在他们辑佚的时候,篡改删除,和销毁了多少永乐大典之中的东西。” 还可以这样? 朱元璋的眼睛瞪的有些大。 有被清朝皇帝的操作给惊到。 就连他这种存在,都觉得这些家伙们是真变态,真能牵强附会。 这得心理自卑到什么程度,对他们自身蛮夷出身多在意,才会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而杀人? 听到韩成说,鞑子皇帝疯狂禁制科技,自己却又疯狂学习的事情,朱元璋忍不住的撇撇嘴。 觉得这些人真虚伪,也是真的窝囊,心胸一点都不大。 在到韩成说,华夏的这些各种发明创造,被西方污蔑为工匠技术之后,也是胸膛为之起伏。 觉得这些狗贼好生不脸! 看来,自己确实要让大明早日打出去! 坚船利炮轰开他们的国门。 出海! 必须要出海! “其实说起文字狱,不仅仅是清朝出名,就连岳父大人你也一样出名。” 韩成忽然间想起一些事情,望着朱元璋说道。 正胸膛起伏的朱元璋,闻言不由的一愣,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懵。 韩成说的啥玩意? “咱啥时候兴起过文字狱了?咱咋不知道?” 韩成道:“陛下你确实没做,但却架不住有人想要你做啊,后面的人说你做了,你不就做了? 反正黑你是他们的一贯原则。 好像将陛下你说成也干过这事,然后那些清朝的皇帝,再做这事情的时候,就没有那样坏了一样。 比如说,陛下你微服私访的时候,遇到一个老妇人,说起陛下你,左一个老头,又一个老头儿的称呼。 陛下你回到徐达家,越想越气,气的浑身直哆嗦,然后派人回去将那老妇人杀了。 还说陛下你因为做过和尚,所以听不得贼,秃,和尚等字眼,因此而杀了很多人……” “入他娘!!”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之余,忍不住出口骂了起来。 这些狗东西是真能瞎编啊! “那……这些在后世流传的广不广?” 朱元璋问出这话的时候,就知道自己等于白问,肯定流传很广泛。 “广,提起清朝的文字狱,很多人都会想起陛下你做的这些事。 虽然已经有人,通过各种史书,证明了这些都是瞎编,但被误导的人还是非常多……” “逑!这些逑东西,真不不干人事!!” 朱元璋气的出口大骂。 “乾隆时期,不仅仅修编了永乐大典剩下的东西,还修了四库全书。 四库全书的修建,是对华夏文化的汇总和保护,但同时又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。 因为被他们认为是有违伦理纲常,讽刺贬低他们先世,不符合义理名教,危及皇朝统治的书籍文献这些,全部都在禁毁的行列之中。 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。 乾隆以辑佚的名义,破坏了很多永乐大典,是永乐大典在清朝遭受的一次大破坏。 后面还有更大的浩劫。 咸丰十年,西方强盗侵占北平,老太婆携带咸丰帝仓皇出逃,那样大一个京城,就这样丢给了别人。 翰林院遭受劫,丢失大量永乐大典。 光绪元年的时候,修缮翰林院建筑,经过清查,发现大典已经不足五千册,有很多职员监守自盗。 光绪二十年时,再次清查,发现仅剩八百册……” 说起这些事情,韩成就觉得无比憋闷,屈辱。 那个时期,华夏所丢失的东西,哪里只有这些? 无数中华瑰宝被破坏,被那些强盗给抢夺走。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,那众多经卷,社会文书,刺绣,法器……被毁坏的圆明园…… 诸多被掠夺走的中华瑰宝,被强盗堂而皇之的,列在他们的博物馆中…… “气人!真他娘的气人!!这些狗贼!!” 朱元璋气的直爆粗口,只觉得异常憋屈。 “算了,算了,韩成你再与我说说老四做出来的其余事情吧,别说这永乐大典了。” 朱元璋骂过之后,对着韩成无力的摆摆手,示意韩成不用再在永乐大典上多言。 原本以为,老四弄出来了永乐大典是一件非常好的好事,结果哪能想到,后面的事情竟然这样憋屈! 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,韩成想了想,也不在这事情多言。 他沉思一下道:“除了这些之外,永乐帝在位的时候,还有一个令人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,就是大明的国土面积,达到了顶峰。” 听到韩成说起这个,朱元璋重新提起了精神。 既然大明的版图面积最大,自然是避免不了要对外进行扩张,大明必然打了很多的胜仗。 这事不用多说,就让人知道,必然是很爽快的。 “永乐帝在的时候,将大明版图往外扩张了很多,比如拿下了安南。 建文二年的时候,安南陈朝的权臣胡氏,发动政变,颠覆陈朝统治。 建立胡氏政权。 胡氏对安南境内,实行高压统治。 对外,则有明显扩张势头。 对于宗主国大明,胡氏封锁安南已经改朝换代消息。 当时大明则正值靖难期间,朱允炆,朱棣叔侄两个,正打的不可开交。 一时并未察觉。 安南这里,早在陛下你统治的时候,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。 胡氏这样做,显然是不合规矩的。 严重损害了大明的威严。 后来,陈氏王族陈天平,向大明这个宗主国求援。 此时永乐帝已稳坐江山,听闻陈天平讲述胡氏所为,勃然大怒,马上遣军,护送陈天平回国上位。 这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大明威严,另外一方面,也有在南安那里,扶持一个听大明话的,王朝的意思。 但接下来的事情,是永乐帝没有想到的。 这胡氏胆大包天,竟敢设伏,并全歼护送的五千明军,杀害了陈天平! 永乐帝顿时就怒了! 那胡氏是什么东西?也敢骑在他头上拉屎? 马上就集结重兵,要平推了安南! 胡氏敢这样做,也有他自己的打算。 他经过分析,为大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,国内不稳,也需要休养生息。 面对他的这种行为,永乐帝会大怒,却不会真的和安南死磕。 他只要顶住住明军前几波报复,明朝就一定会撤军。 至于自己能不能守住……他非常有信心! 安南山高林密,且距离大明腹心之地又远。 明军长途跋涉而来,容易水土不服。 且长久用兵,后勤上也将会有大压力。 他这里是本土作战,明军再强大,到了他这里也得老实。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,永乐帝此时已经决心要经营南洋了。 也同样高估他自己的战力,低估了明军的战力。 永乐帝用了三月时间,用来集结大军三十万。 调动粮草辎重,再加上负责后勤的民夫等人,动用超过了五十万人。 第(2/3)页